党的恩情似海深—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0年03月30日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背景色:

从与牛羊同住、命如草绳,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从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从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到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开启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

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似海深。西藏各族人民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倍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祖国,从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坚定了与达赖集团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五个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时节,阿里高原春寒料峭,朔风凛冽。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委会内,浓浓情谊,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兄弟省市无私支援。现在湖北亲人遇到困难,我们必须尽一份力。”听说要开展自愿为战胜疫情捐款的活动,村民平措次仁掏出带着体温的现金,郑重地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

“或许我们的力量很小,但这代表着我们团结一致战胜疫情的信念,更代表着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平措次仁说。

这个曾经贫困的村落,在2018年底,实现了全部37户1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大家心怀惦念,陆续来到村委会,争先恐后地献出爱心,共筹集爱心捐款56350元,已全部通过札达县委组织部捐赠给武汉亲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借力援藏、企业、驻村帮扶攻坚,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之为“生命禁区”。数据显示,1959年,西藏只有122.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3岁。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民主改革后,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西藏人口达343.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0.6岁。

“换做以前,新房、医疗、长寿,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让我们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在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一处敞亮整洁的民居内,74岁的索朗多杰连连感叹。经历和见证了西藏新旧两个时代的他,如今儿孙满堂,对未来生活憧憬无限。

2019年,全区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为10%和13%,继续位居全国第一;98.1%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成功就业;现代教育惠及千家万户,控辍保学首次清零;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依法治藏深入实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

“61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再也没有旧西藏农奴点头哈腰的卑躬屈膝,从骨子里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谈到西藏的发展进步,拉萨市副市长贡扎曲旺说,“行走在西藏的任何一个村庄,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悬挂着的五星红旗。这就是西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激。”

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的消息传到隆子县玉麦乡。

“得知总书记给藏大医学院学生回信,我们的心情和上次收到信时一样激动。总书记的回信又给我们带来了强大力量。”时代楷模卓嘎激动地说,“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回信以来,玉麦建成了小康乡,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房,人口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守护神圣国土的力量更强了。”

玉麦乡的故事是西藏各族儿女守土固边的缩影,更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紧紧围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专项规划方案,加快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边境小康村全部开工,建成153个,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西藏离北京虽然很远,但中央对我们的关心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卓嘎坚定的话语道出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声——我们将谨记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鼓励,看好守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报答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恩情。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