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战线上的“老黄牛” —记原安多公路养护段党支部书记央德
每当人们来到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不难从它那冷峻的神情上发现,这里是风雪和严寒肆虐的世界、生命的禁区。然而,在这严重缺氧、气候十分恶劣的地方,长年活跃着一支热衷于交通事业的养路工人。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很容易从他们那张布满尘土、黝黑的脸庞上领悟到。原安多公路养护段党支部书记央德就是其中的一员。
央德,西藏安多人,1939年出生。西藏的第一代藏族养路工人。1960年,血气方刚的央德同许多农牧民的后代一样,怀着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步入了建设新西藏的行列,成为一名养路工人。他在藏北高原整整奋战了30个春秋,他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带领全段干部、工人,战风沙、斗严寒,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建设者之歌。
央德同志参加工作30年来,从未休过一次假,多次放弃了去外地学习的机会,有50%的节假日都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度过。他受过4次伤,仍然坚持工作,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央德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成长为一名党的干部,但他为公路养护奉献的那颗热心始终没有变。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搞好工作。”他所说的话以实际行动做到了:1967年11月,央德同志在养路时不幸被马车撞倒,头部受伤;1978年11月,在唐古拉山抢险后返回途中不慎翻车,腰部严重受伤;1984年7月,抢修涵洞时不慎掉落桥下,三根肋骨骨折;1984年11月,由于水泥地板结冰不慎摔倒在地,右胯骨断裂。面对这些不幸,他从没有因身体不行而向困难屈服,为了搞好公路养护事业,他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一心扑在工作上。1985年,安多一带遭受罕见的雪灾,唐古拉山地区被暴风雪袭击了整整十多天。央德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即组织工人上山抢险保通车辆,同时组织一部分人到附近牧区抢险救灾,帮助牧民脱险。一位年逾七旬的老阿爸十分感激地拉着央德的手说:“你们不仅是唐古拉山的英雄养路人,而且是灾民的好公仆。”1989年5月,唐古拉山一带连降几天大雪,对车辆的通行造成了严重威胁。央德同志得知后,拄着拐仗,率领40多名突击队员奔赴唐古拉山抢险。他们顶着狂舞的风雪,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连续奋战了14个多小时,终于使公路畅通无阻。随后,他们还为灾区牧民送去牛粪、粮食,解了燃眉之急,受到了广大牧民的赞誉。
央德同志不仅在工作中处处带头,身先士卒,而且善于同工人交朋友,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工人的心坎上。他经常注意青年人的思想情绪,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勉励他们做有志青年;他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举办藏语文学习班,提高工人的文化知识。他在工作中时时把工人的冷暖挂在心上,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知心人”。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不佳,安排他到内地疗养、治病,这些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央德同志在藏北高原度过了30个春秋,他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却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西藏的公路养护事业。群众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党员的光辉形象,人们夸赞他是:公路战线上的 “老黄牛”。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