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忠魂 人民赤子 —记安多县岗尼乡党总支书记觉拉

时间:2021年05月25日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背景色:

觉拉, 那曲安多县人,1933年生于安多一个贫苦奴隶家中,他的童年是在给牧主放牧、揉皮、当佣人的日子里度过的。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1963年起,他先后担任乡邮员、互助组组长、民兵排长等职务。1984年任安多县岗尼乡乡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起任岗尼乡党总支书记。

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藏北高原连降大雪,冰雪封锁了道路,覆盖了草原牧场,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威胁。位于海拔5200米的岗尼乡,全乡面积13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每30平方公里居住一户牧民,救灾任务十分艰巨。当时已62岁的觉拉,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行程千余公里,到岗尼乡北部重灾区抗灾救灾,连续工作51个昼夜,救助受灾群众20多户、100余人。1996年1月21日,老支书觉拉因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极度劳累而牺牲在抗灾第一线。

觉拉谋求实干,他带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牧民更新观念,走共同富裕之路。觉拉与乡干部认真研究,组织困难户搞集体扶贫。他们从信用社贷款,动员群众捐牛羊、现金,无劳力的困难户入股绵羊,办起了“扶贫致富牧场”。在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时,觉拉带头捐现金1000元、奶牛3头、羊60只。牧场办起来后,从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管理到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等每一个环节,觉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5年,藏北的雪来得特别迅猛。根据县里的安排部署,各乡迅速组成救灾工作组到基层救灾。谁也不知道老支书觉拉这是第几次主动请缨担任救灾小组的组长了。11月13日早晨,他从家里出来,简单地向家人嘱咐了几句,就消失在茫茫雪海之中。1996年1月13日至14日,乡里召开了各村灾情碰头会,安排下一步救灾工作并将下次碰头地点定在该乡6村牧民普巴家。会后,乡干部分成四组下到各村,每组一台车,装上粮食、燃料等物资挨家挨户落实救灾任务。觉拉再一次选择了全乡路程最远、路况最差、灾情最重的西部。这里的群众居住分散,有的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相距数十公里,加之积雪深,路况不明,危险丛生。一路上,陷车时有发生,有时一天竟陷车十余次。他与司机一道挖雪开路,每次车子从泥中开出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由于车子密封不好,驾驶室里气温与室外气温相差无几。一路上的颠簸和寒冷以及食物、饮用水供给严重不足,为了将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灾民手中,他更是顾不上休息,这一切使得这位62岁的老人体质迅速下降。19日,雪下得更大,汽车再一次陷到雪地里,直到凌晨两点才将车子开出来。第二天早晨,因天气寒冷汽车发动不起来,司机用喷灯烤车,觉拉独自到前方探路,到中午才回来。下午5点多钟车子又陷在雪地里。觉拉挖雪时浑身发抖,咳嗽不止。司机心疼地说,别走了,休息一天半天再赶路吧。觉拉语气坚决地说:“不行!普巴家就在山后面,据说他家的年轻人都到牧场去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今天必须赶到他家。”说罢,他让司机继续挖雪,自己背起粮食和牛粪向山坡上爬去。400余米的山路他竟用了半个小时。到普巴家时,家里的老奶奶看到的是一个衣服上沾满了雪和枯草而浑身上下冒着热气的老人。觉拉放下东西就询问起家里的生活情况,并不时做着记录。黄昏时分,他咳嗽得更加厉害,好几次手里的铅笔掉到了地上。司机扶他休息,他艰难地躺下,说,没关系,可能是一路上雪吃得太多了。说着说着就昏睡了过去,没过五分钟他猛地醒来,想说什么,却再也说不出话来。来这里碰头的同志千方百计给他服药、扎针抢救,老支书觉拉从昏迷中醒来,用手指了指北方,含混不清地自言自语:“真遗憾……我还有两户没走完……” 21日11时许,岗尼乡党总支书记觉拉同志在抗灾第一线奔波了51个日夜之后,在远离亲人千余里之外的一户牧民帐篷里,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仍在奋力抗灾的同事,离开了他视为父母亲人的岗尼乡群众。噩耗传出,岗尼乡牧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一片痛哭声中与老书记作最后的告别。

觉拉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他曾两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8年被评为安多县优秀党务工作者。1997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觉拉同志“优秀基层干部”荣誉称号,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