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迎新生仁心护母婴

时间:2024年11月06日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背景色:

第七批援藏专业技术人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杜辉:

妙手迎新生 仁心护母婴

本报记者 永青 达珍 洛桑旦增

西藏阿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生命禁区”“世界屋脊的屋脊”。2013年7月,杜辉作为河北省第七批援藏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援藏三年间,他带领当地团队,大幅提升阿里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挽救了许多高危孕产妇,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他凭借着倾心的付出、精湛的医术以及医者仁心的品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和尊重,成为阿里地区藏族同胞的生命守护者。

牢记使命,以行动践行忠诚信仰

援藏之初,杜辉便遭遇了首个严峻挑战。抵达拉萨后,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双肺啰音、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医生诊断为高原肺水肿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经过全力抢救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鉴于杜辉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他考虑终止援藏工作。然而杜辉选择继续前行,从拉萨奔赴海拔更高的阿里。

“妇产科是阿里地区急需的援助项目,我肩头扛着的是组织交付的任务和阿里人民的殷切期望,绝不能因一时的困难就打退堂鼓,务必完成自己的使命。”杜辉说。

抵达阿里适应调整期间,杜辉接到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打来的电话:“杜老师,有个手术,患者出血很严重,您看能不能来一趟。”

接到电话,杜辉没有丝毫犹豫,即刻赶到手术室,在上手术台之前,麻醉医生罗珍给他戴上了一根吸氧管,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手术,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杜辉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入藏吸着氧气做手术”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克服困难,一心一意救死扶伤

杜辉在阿里做的第二台手术,是一例常规剖腹产,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停电,而医院当时还没有备用电源,他只能借助手电筒、手机荧屏的光亮,坚持完成了手术。

除了缺氧、停电、语言不通,杜辉还面临许多其他难题。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仅有4名医生,既没有专科护理,也没有助产士,普通的接生工作也需由医生来完成,工作任务极为繁重。

同时,杜辉还承担着24小时随时应诊和处置危重患者的任务。阿里地区地域辽阔,患者要走上几百公里才能到医院,送达时往往是下班时间或是深夜。刚回到宿舍躺下,急诊电话就又响起,这已然成为杜辉在阿里工作的常态。

此外,当时阿里地区没有血站、血库,对待每位患者,杜辉都要专门制定产后出血预案,遇到急性出血的患者,只能现场动员献血,妇产科的每位医生都有献血的经历,他自己就曾多次为患者献血。

2013年9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急诊送来一位来自革吉县的23岁年轻患者,因流产贫血,患者面色苍白如灰,气息微弱,大小便失禁,血色素仅有2克。这样重度贫血,按照医疗操作规范,任何医疗操作都存在极大风险。

面对生命与医疗责任的矛盾,杜辉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选择了抢救生命,冒险实施了清宫手术。术后全科人员连夜动员组织大家献血,阿里边防支队的战士们听到消息,纷纷赶来献血救助,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痊愈出院。杜辉说:“若不进行手术,患者必然性命不保,若进行手术,或许还能争取到一线生机。为了患者的生命就必须敢于担当,无论困难多大都必须要站出来。”

传经送宝,助力医院建设发展

援藏期间,杜辉还完成了阿里地区首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首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首例电视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手术,填补了阿里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中,杜辉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阿里的同事们,每周都会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讲座。为提升妇产科应急状态下的抢救和应急能力,他制定了不同疾病的规范化救治流程,建立了转诊制度。在确保临床抢救和急症手术效果的同时,锻炼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

在做好传帮带工作的同时,杜辉还积极参与医院的管理工作,努力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引入先进的理念。病例书写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他都毫无保留地交流传授。

3年间,在杜辉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医院整体的科学管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危重病症产妇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援藏期间,杜辉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共实施手术800余例,抢救危重患者50余例,迎接了2000多个新生命的安全诞生。而他所留下的,不仅是那一个个成功的手术案例,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谊和对生命的敬畏,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这片土地的建设与发展。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