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 希望升腾
——日喀则定日抗震救灾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1月7日9时5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脚下,一场6.8级地震突袭日喀则市定日县。
地震发生后,各方力量迅速汇聚,救援队伍星夜兼程奔赴灾情现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战。区内外支援的物资,源源不断涌向灾区,用爱温暖每一位受灾群众。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处在关键阶段,各方力量毫不松懈,誓要打赢这场抗震救灾的硬仗。
党旗在抗震一线高高飘扬
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通知,号召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日喀则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时间,“我是党员,我必须去”“我是党员,突击队必须有我”……日喀则定日、拉孜等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纷纷响应,与受灾群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切实做好临时安置和过渡安置期间各项工作,汇聚起抗震救灾的磅礴力量。
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协助搭建了83间板房,并会同驻点公安民警、双联户长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150余次,对公共区域、垃圾堆放点、群众住所等重点场所进行了12轮(次)全覆盖消杀,清理生活垃圾和废弃物7.5余吨,调配物资12万余件,有效保障了安置点群众的健康安全。
定结县郭加乡组织全乡119名党员干部组成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8个集中安置点跟踪研判灾情、开展巡查值守、抓好安全防范、做好卫生防疫以及食品和饮用水监管等工作,让135户813名群众在安置点住得安心、放心。
此外,拉孜县还组建了61个临时党支部,整合公安、医疗、应急、住建、民政等部门党员力量,全力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决实际困难问题。芒普乡达龙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也积极做好群众转移安置、物资调配分发、群众情绪安抚等工作,使全村182户、820余名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谢通门县公安局驻左措村临时党支部更是组织全体党员民警在安置点开展废墟清理、治安巡逻、捐款捐物、群众贵重财产搜寻等工作,帮助群众搜寻到21件贵重物品,并为2户特困群众捐款捐物总价值1.8万元。
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党旗高高飘扬在最前线。
“我的家乡一定会好起来的”
“参与家乡抗震救灾工作,我能多尽一份力就多尽一份力。”39岁的桑吉尼玛是青藏集团的一名职工。
桑吉尼玛家所在的措果乡吉翁村是地震的重灾区,全村300多户房屋全部坍塌。
远在800多公里之外的桑吉尼玛得知消息后,十分焦急,立即拨打了家人电话,二十分钟后,短暂中断的通信得以恢复,他与家人取得了联系。当即做出回家参加抗震救灾的决定。
桑吉尼玛购买了军大衣、棉鞋、罐头、压缩干粮、消毒液等急需物资,凌晨三点赶回村里。看着满目疮痍的村子,他顾不上长途驾驶的疲惫,第一时间将物资分发给了有需要的乡亲。
随后,桑吉尼玛陆续收到所在单位同事及好友的爱心捐款,他挨家挨户将捐款送到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7户家庭手中。
连日来,桑吉尼玛帮村里的老人搭帐篷、驱车前往50多公里之外的县城为慢性病乡亲寻找药品……
“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好起来的!”桑吉尼玛满脸尘土,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为打赢硬仗贡献力量
1月13日20时57分、58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先后发生4.9级和5.0级余震。两次余震让中铁二十四局抢险救援工作队的队员们紧张起来。
定日县地震发生以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立即组织在藏员工成立了抢险救援工作队。1月7日,第一批9名队员集结后,带着5台车辆赶赴现场,用于运送医疗物资等。1月8日,工作队协调了728箱饮用水、150箱方便面送到灾区。1月9日,第一批26套折叠式板房从成都装车发往定日县。
同时,工作队调集16名施工人员、吊机2台、随车吊1台赶赴安置点,做好安装板房的准备。“要尽最大努力,与时间赛跑,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队员刘小明一边联络增援,一边在现场调度。
1月9日傍晚,队员蒋团瑾带领数十名勘测人员到达长所乡森嘎村安置点,准备搭建活动板房。蒋团瑾告诉记者,建成后的板房每间18平方米,可容纳4到6人,3套集装箱房和26套折叠式板房可满足160位村民的过渡居住需求。
1月10日,工作队响应日喀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号召,组织符合条件的3名专家,参与到震后房屋排查评估鉴定工作中。当天完成房屋排查152间,共4565.7平方米。
工作队队员韩子武说:“余震就是警示信号,灾情风险还没有完全解除。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是一场考验意志、技术、组织能力的攻坚战。我们将与上海援藏联络组紧密合作,为打赢这场抗震救灾硬仗贡献我们的力量。”
(记者 王莉 史金茹 旦增嘎瓦 通讯员 袁昌玲)